2023-09-09 18:00:25 来源:网络整理
公元前253,秦昭王五十四年,秦始皇七岁。
根据《秦本纪》记载,上一年诸侯都来秦国归顺。这一年秦昭王在雍县的南郊举行天子的祭天的仪式。秦国原来没有郊祀(si4)之礼,而是建畤(zhi4)祭黄帝、炎帝、白帝、青帝。秦昭王尝于宜阳称帝,其攻邯郸,盖欲灭赵,以成其帝业,今年昭王“郊见上帝于雍”。郊见者,当于郊外举行,并不沿用“五畤”以祭祠五色帝之礼,确是欲行天子祭天之礼。
再来看魏国,魏国自从与楚国合纵救赵破秦之后,于是,连年向东进攻,夺取了陶,卫的土地。这一年卫国的怀君来到魏国,朝见魏王,魏王囚禁并杀害了怀君,立魏王的女婿为卫云君。这样卫国变成了魏国的附属。(《卫世家》,《韩非子·五蠹》)
卫国原本是与秦国连横的一个小国,现在被魏国直接控制了。这就是之前虞卿对赵王说的,小国在跟大国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如果获得胜利,大国就能得到它带来的好处;如果失败,小国就要遭受它带来的灾难。既然秦国在赵国遭到了失败,那么与他一起的这些盟友就要承受失败带来的灾难了。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山东诸侯各国吃不下秦国,就乘机吞并周边的小国。
这一年,楚王从陈迁都到巨阳。公元前278年在秦国的打击下,楚国从郢迁都到陈。陈在今河南淮阳县。还不到25年,又从陈迁到了巨阳,巨阳在今天安徽阜(fu4)阳市北。(《六国表》)
穰侯的两份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里提到了魏国攻取了陶,卫。卫是卫国,而陶是指秦国的陶郡。陶之前是秦穰侯的封邑之地。之前在介绍范睢时,提到李斯对范睢的评价有一句,‘昭王得范睢,废穰侯’。根据《史记·穰侯列传》中的记载,秦昭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相国穰侯对他的客卿说,想要攻打齐国攻取刚和寿两地,来扩充自己的封地陶。后来,范睢就以这件事情对秦昭王进谏,范睢指出,秦国拥有地理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此王者之地。秦国士卒百万,战车千辆,百姓勇于公战,此王者之民。有这两大优势,霸业是可以实现的。可是由于群臣中没有一个称职的,而相国穰侯不能尽心尽力的为秦国出谋划策。穰侯建议跨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的刚和寿,这就不是好的计谋。于是,范睢向秦昭王提出了秦国称霸的正确战略,应该是远郊进攻,这样攻取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大王的土地。
之后,秦昭王终于在范睢的劝谏下,罢免了穰侯,把他赶回了他的封地‘陶’。穰侯离开赶赴自己封地的时候,车队有千乘之多。之后,穰侯就死在了封地陶,并葬在那里。在穰侯死后,秦就收回他的封邑,设置为陶郡。
在范睢的描述里穰侯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秦国利益的小人。而太史公在《穰侯列传》结尾是这样评论的,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方扩张,削弱诸侯,秦昭王还曾经一度称帝,天下人都对秦俯首听命,这都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富贵到了极点的时候,有一个人开始游说,他就被罢免被驱逐出朝廷,最后落得一个忧郁而死的结果,何况那些寄居在秦国客卿呢?
这两人对同一个人的描述是大相径庭。范睢说因为穰侯为秦谋不忠,所以,秦国不能称霸天下。而在太史公的笔下,秦国在穰侯的辅佐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还称帝了。这两人到底谁说的对呢?
如果只看太史公对穰侯的评价,那么,可以认为穰侯对秦国是有大功的。但是,太史公对于穰侯为什么会被罢官驱逐的原因一点都没有提及,仅仅说就是有一个人游说了秦昭王。给读者的感觉是,穰侯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无论是范睢,还是太史公,他们都没有说谎,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但是,他们两人为了自己的目的,都只说出了部分的事实。
范睢站在秦昭王的立场,为了要证明穰侯在损害秦国的利益,于是他专门挑穰侯的那些过失来讲。但是太史公出于什么目的,为什么要为穰侯遮丑呢?难道他不知道穰侯有私心吗?这是不可能的。他是在为穰侯鸣不平,一个有大功与秦国的人仅仅是因为有一个说客说了他的坏话就被罢免驱逐了,更别说他还是秦昭王的亲舅舅。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秦是一个不公正的国家。这符合太史公对秦的评价,他说贾谊在“过秦论”中的结论是正确的,秦是一个不施仁义的国家。可是穰侯真的是因为一个说客而失势的吗?
现在说到历史,谁不知道《史记》,说到著史,谁的名声能超过太史公?可是太史公就完全可信吗?范睢和太史公他们有一句谎话吗?范睢没有说穰侯是个小人,他的原话是,穰侯为秦谋不忠。太史公的评论中也没有一句说秦国不仁义,不公正,这个结论是读者自己推导得出的。
因此,兼听则明,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专家的言论,即使他们是这方面的权威。这不是说司马迁的《史记》就不可信了,而是不可全信。
根据《史记·穰侯列传》记载,穰侯叫魏冉,先祖是楚国人。他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异父长弟。宣太后姓芈,有部电视连续剧《芈月传》就是讲她的故事。史记这样介绍,“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说宣太后有两个兄弟,年长的与宣太后不是同一个父亲,叫魏冉;另一个同父的叫芈戎。从这里看出宣太后的母亲至少先后嫁过两次,而且第二次还是带了个拖油瓶嫁过去的。如果把’异父长弟’解释为’年长的与宣太后不是同一个父亲的弟弟’,那宣太后母亲的婚姻就更复杂了。从中也透露出当时的婚嫁习俗。
魏冉为人贤能,从秦惠王、秦武王的时候就开始执掌政事了。秦武王因为举鼎砸断了腿,到了八月份死了,因为没有儿子,于是武王的弟弟们就开始争夺王位。这个时候芈八子的长子公子稷(一名则)正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将他护送回国,这就是秦昭襄王。所以,他能够继位秦王都是得力与其母亲芈八子和魏冉的功劳。于是,魏冉被封为将军,卫戍咸阳。这个时候,秦昭襄王19岁,三年后,到了秦昭襄王三年,他二十二岁才完成了冠礼,即成年礼。
秦昭襄王二年,即公元前305年,将军魏冉平定了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叛乱,并把武王的王后赶回了魏国。
到了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相国樗(chu)里子去世,葬在了渭水南边章台东面。当时秦人有句谚语叫,力则任鄙,智则樗里,又叫他‘智囊’。他在临终前预言,“后百岁,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到了汉初,长乐宫在他墓地的西面,未央宫在东面,武库正对其墓地。因为这个,后世的堪舆家都很推崇他。
秦昭襄王九年(前298年),孟尝君来到秦国做了相国,过了一年受到怀疑被秦王囚禁,这才有了鸡鸣狗盗,骗开城门,逃离秦国的故事。之后,赵国的大臣楼缓当了秦国的相国,一直做到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这个楼缓在之前的内容中提到过,就是在秦始皇出生的那年,公元前259年,赵向秦割地求和后,作为秦国使者来到赵国,劝说赵王遵守约定的人。
在秦昭襄王十一年(前296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史书记载,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到了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魏冉(第一次)当上了相国。第二年(前293年),举荐白起,把他从第十级的左庶长,提升为第十二级的左更,让他取代将军向寿攻打韩,魏两国,击败敌军,史无前例的斩首二十四万,史称’伊阙之战’。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又攻取了楚国的宛和叶。这一年魏冉称病辞去相位。十六年(前291年)再次(第二次)被任命为相国,并被封为穰侯,封地在穰,后来又加封陶邑(这个时候陶并非秦所有,还是齐地)。秦昭襄王十八年(前289年),穰侯亲自带领秦军进攻魏国。魏国献出河东四百里土地。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但在《六国表》记录,王十八年,客卿错击魏,至轵(zhi),取城大小六十一。因此,这六十多座城市到底是谁攻取的呢?另外,还有白起在秦昭襄王十五年,即上一年,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这样的记录。也可能这三个人都参与了这场战斗,有的为统帅,有的为将军。
到了秦昭襄王十九年十月(前288年),秦昭襄王在宜阳称帝,派遣穰侯前往齐国,向齐王送上“东帝”的称号,并订立了共同伐赵的盟约。之后,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齐王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两帝立,约伐赵”,不如伐宋有利于齐国,齐取消帝号可以使得天下爱齐而憎秦,因而主张取消帝号。(《齐策四》)这个建议得到齐王的赞许。于是,齐就与赵结盟,约定攻秦。之后,苏秦联合五国发动对秦国的进攻。秦王不得已取消了帝号,重新称王。
魏冉再次(第三次)出任秦国的相国,六年后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前283年)再次被罢免。在被罢免的前一年,燕之乐毅率领诸侯军队与秦军一起攻破齐国,当年的东帝齐湣王悲惨的死去。要不是有田单坚守即墨,反间计加火牛阵,齐国就被灭了。
罢免两年后,到了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年),魏冉又一次(第四次)担任相国。四年后魏冉派白起攻取楚国的郢都,设置为南郡。楚王因此迁都到陈。于是白起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任用的,两人关系很好。至此,穰侯的财富超过了王室。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前275年),穰侯为相国,带领军队进攻魏国,包围了魏国首都大梁。这时候魏国大夫须贾跑来游说穰侯,于是穰侯就解除了对大梁的围困。明年,魏国背叛了秦国,秦国派穰侯进攻魏国,斩首四万,取得了魏国三个县。穰侯的封地更大了。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赵、魏攻韩,韩国向秦国告急,说服穰侯出兵救韩。穰侯,白起及客卿胡阳率军急行军,仅用八天时间从咸阳赶到华阳,进攻赵、魏的军队,斩首十万,夺取了魏国的卷、蔡、中阳、长社,赵国的观津,史称’华阳之战’。然后预备进攻齐国。齐国的苏代写信给穰侯说明利害,于是穰侯引兵而归。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根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宣太后芈氏引诱义渠王入秦,然后在甘泉宫把他杀了。于是,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了义渠,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相国穰侯对客卿灶说,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来扩充他的封地陶邑。这才让范睢抓到了穰侯谋秦不忠的把柄向秦王上书。范睢到秦国已经一年多了,一直在等待机会,当年王稽带他进入秦国的时候,路遇穰侯,知道穰侯不喜诸侯宾客,于是下车避祸,才得以留在秦国。可以说也因此与穰侯结下了梁子。扳倒穰侯,即可以当上相国,也报了当年的仇,一箭双雕。秦王看了范睢的上书大悦,把他请进宫中当面请教,范睢指出,秦王害怕太后的威严,受到奸臣的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被左右近侍所把持,这样是极其危险的。从当时秦王与范睢谈话时的情形就可以看出,宫中都是宣太后的人,史记“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想必秦王也日夜担心自己的安危,遇到范睢这样的知音自然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客卿。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前269年),秦国派中更胡阳进攻赵国,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奢出奇计打败了秦国,因此被封为马服君。
到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安国君为太子,九月秦王罢免穰侯之职,拜范睢为相国,赶他回封地,之后穰侯就死在了封地陶。十月,宣太后死了。
以上这些内容主要来自《史记》的不同篇章。虽然有些记录有些不一致,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秦昭襄王是在魏冉的帮助下才成为秦王的,之后又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当他第一次成为相国时,正好是秦国被五国打败,处于历史危机之时;于是,他重用了白起,击败了韩,魏联军。之后开疆拓土,历史上的这段时期秦国几乎没有败绩。在他接任相国四年后,秦国就从危机中崛起了,形势变为齐,秦两国最强。于是,有了两帝的称号。之后在苏秦的游说下,齐国背秦,再次形成五国同盟进攻秦国的局面。而神奇的是,四年之后合纵的老大齐国几乎被灭国,秦国却得到了扩张。之后,秦国迫使楚国迁都陈,围困魏国首都,西边的义渠被消灭从而获得大量领土,设置三郡。直到其被罢免前,秦国才在马服君手下吃了一次大败仗。
因此,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秦国在秦昭王时,实际上已开始进行统一战争,既取得了东方各国的大块土地,又大量杀伤了各国的人力。司马迁对穰侯的评价是对的,“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但后面他说“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把穰侯的失势说成是因为范睢的游说,这就好像说杀死岳飞是秦桧一个人的坏主意一样,不可信。根据《秦本纪》记载,“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侯出之陶。”,可以说,秦昭襄王不满四贵专权很久了,至少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就一直在等待时机,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宣太后死的时候,才动手铲除穰侯。因此,即使没有范睢,穰侯也会被罢免,范睢说的是秦王心里想的,这是权力的斗争。至于范睢接任相国后干的如何,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他最出名的就是睚眦必报,把白起给害死了。还因为他的任人唯亲,导致了秦国几次失败。那些能指出别人错误的人,自己就能干的比别人更好吗?范睢事也。你有听说过穰侯有什么名言吗?你有听说过范睢为秦王除掉四贵之后,再有什么功绩吗?范睢说秦国有各种优势,还不能称霸,是因为穰侯谋国不忠。完全是罔顾事实,秦国开疆拓土,诸侯来朝,这不算称霸又叫什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肯定了穰侯的功绩,指出虽然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睢之言。若睢者,亦非能为秦谋忠,只是想要获得穰侯的位置,所以才这样说的。
至于太史公对穰侯功绩的评述则是真实的,对于其失势的原因,范睢进言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因此,这点上,太史公的描述可以说是真实但并不正确。
-----
时间
秦
秦始皇
事件
公元前259年
秦昭王48年
出生(1岁)
1 秦始皇出生在邯郸,姓赵名政(正)。父亲子异(异人,子楚)。当时其父在赵国作为质子,得吕不韦协助,说动华阳夫人成为安国君的嫡子。(子楚是奇货,还是吕不韦是个高明的商人?)
2 赵王割六城求和,秦军罢兵。
3 虞卿阻赵献地与秦,建议不如以六城结好与齐,合纵抗秦。
(遵守盟约,还是与齐合纵,该如何决策?)
公元前258年
秦昭王49年
2岁
1 赵王派虞卿联合齐国。
2 秦军围攻邯郸不利,秦王欲谴白起,白起拒召。(范睢的故事;秦二十爵位制度)
公元前257年
秦昭王50年
3岁
1 赵平原君携毛遂等二十宾客入楚,与楚结盟。(重读毛遂自荐,违法达义者在当今世界是否可行?)
2 魏无忌窃符救赵;辞封赏;留赵访毛薛,名扬天下。(魏公子为国,为己,可乎?)
3 魏使辛垣衍建议赵王尊奉秦王为帝,鲁仲连辩驳。(天子的权利有哪些?)
4 平原君组织敢死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大夫无’义’)
5 吕不韦行贿看守,与子楚归秦。
6 白起被赐自杀。(智谋可成霸业,名利不能善终)
公元前256年
秦昭王51年
4岁
1 秦郑安平降赵,推荐人应侯范睢无罪,秦昭王阻人议论。(秦法不法则昭王不王)
2 应侯的封地被韩国收复,更失去了秦昭王的信任。(得失平常心,应如是)
3 西周率诸侯进攻秦国,被打败,献出全部土地。西周君被贬为庶人。
公元前255年
秦昭王52年
5岁
1 秦河东郡守王稽因罪被杀。
2 蔡泽劝范睢去相,范睢推荐蔡泽辞去相位。(读史的意义,“以水为镜可以见面容,以人为镜可以知吉凶”)
3 郑安平死在赵国。
4 范睢这一年也死了。
公元前254年
秦昭王53年
6岁
1 诸侯来朝,魏使,秦军伐魏夺吴。
2 韩王来朝,魏国听令。
3 秦五十三年,吏谁(推)从军。一种新的从军制度。
公元前255年
秦昭王54年
7岁
1 秦昭王郊天。
2 魏国攻取陶,卫。
3 楚王从陈迁都到巨阳。
往期链接: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用于传播阅读,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联系微信:chentianjiao1994
责任编辑:
Copyright ©2021~2023 duxuntoutiao.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新闻早报通讯社 | 承办单位:深圳市万维品牌传播有限公司
电话举报号码:12377 | 国家邮箱举报地址:jubao@china.org.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b@duxuntoutiao.cn
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2021115771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902004016号